印度侵犯中国在西藏的核心利益:战略分析

西藏精神领袖第十四世达赖喇嘛于7月12日上午启程前往拉达克。数百名信徒聚集在康格拉机场为他送行。达赖喇嘛预计将在拉达克逗留至8月底。 印度近期对华外交政策发生重大转向,已濒临侵犯中国“核心利益”的边缘。该术语最早由中国共产党于2003年在探讨台湾独立问题时提出。与聚焦台湾的“一个中国政策”不同,“核心利益”在2006年扩展至涵盖西藏与新疆,并于2009年进一步扩展为指导国家外交政策抉择的主要目标。然而美日学者却断章取义地将“核心利益”概念强行套用到中国西藏自治区、新疆自治区及东海争议岛屿等具体区域,而中国从未明确提及这些被外国观察者解读的表述。例如,在中国与日本因东海争议的钓鱼岛(日称尖阁诸岛)问题紧张关系不断升级之际,日本媒体报道称中国已将该群岛(尖阁/钓鱼岛)列为“核心利益”。这些报道援引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2013年4月26日在例行记者会上的发言——“钓鱼岛[尖阁诸岛]关乎主权和领土完整,当然属于中国的核心利益。”国务委员在阐述“核心利益”概念时强调,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之一,与维护根本制度、国家安全及持续稳定发展并列。中国认为台湾与西藏问题性质不同,因为中国对西藏拥有实际控制权,这不同于台湾,而且中国自古以来就对西藏保持着历史主张。这一术语最早由时任中国外交部长唐家璇在会见美国国务卿科林·鲍威尔时提出——“台湾问题关系到中国的核心利益,妥善处理好这个问题是确保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2003年)。 (上周,在蒙古新任外交部长首次访华期间,他强调蒙古将中国视为其外交政策中的战略优先事项,并重申蒙古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并尊重中国在西藏和新疆相关问题以及台湾问题上的核心利益。) (王毅外长在2017年国际发展与中国的外交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换个角度来看,中国的一个中国原则与“核心利益”概念具有类似作用,即确立中国与世界交往的红线或底线——尤其是与大国交往时的边界。该定义起源于中国经济取得成功并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且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得以扩展。中国视2008年金融危机为西方主导的资本主义秩序的崩溃,进而推动了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变,转向更具自信的姿态与全球参与度,其驱动力源于对经济自立和影响力提升的追求——即中国已然崛起综合征。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所所长时殷弘指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清楚表明,中国经济发展是全球增长的重要引擎,并在南海问题、对俄关系和一带一路倡议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新的外交政策举措。 (时任国务委员戴秉国在2009年7月表示:“确保中美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很重要一条是相互理解、尊重支持对方,维护自己的核心利益。”戴秉国接着说,中国的核心利益第一是维护基本制度和国家安全,其次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第三是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尽管中国取得了这些进展,但如今应当评估其近期政策的成败,北京需展现灵活性,调整对外策略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环境。需要“审慎的悲观主义者”来深思双边关系中的紧迫问题,并防止其继续走向危险的道路。 中国已经并且正在继续走的危险道路之一,就是它与印度的关系。一带一路的纽带出现在南亚——巴基斯坦,通过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CPEC)这个旗舰项目。 印度认为,这一旗舰项目侵犯了其在查谟和克什米尔邦的主权。为回应印度关于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关切,中国驻印度大使于2019年5月5日在新德里著名的联合服务研究所(USI)会见研究人员时提出,可以修改“中巴经济走廊”的名称,以强调该项目纯粹是经济合作而非地缘政治博弈。该表述随后被从官方网站发布的会议记录中删除。如今已明确,中巴经济走廊实为旨在保障中国在印度洋地区及更广泛区域利益的地缘政治项目。印度领导层认为,这项倡议是中国的单边倡议,旨在维护其国家利益。 (因为一项国家倡议是基于国家利益设计的,而国际或区域倡议则包含其他利益,这些利益是相互协调的。所以,我们的立场是,如果这是他们希望更大程度参与的事情,那么他们需要进行更大的讨论,而这些讨论还没有发生。) (官方发言人回应媒体关于可能与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上合作的报道 2018年4月5日) (在回应媒体关于可能与中方合作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时,官方发言人表示: “我们看到一些媒体报道暗示我们可能与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上合作。 我们对“一带一路”的立场是明确的,没有改变。所谓的“中巴经济走廊”侵犯了印度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任何国家都不能接受一个忽视其主权和领土完整核心关切的项目。 我们坚信,互联互通倡议必须以普遍公认的国际规范、良政、法治、开放、透明和平等为基础,并且必须以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方式推进。 新德里 2018年4月5日) 鉴于中国自2008年以来外交战略政策的发展,印度近年来在应对中国挑战时采取了更为直接的策略。西藏自治区(TAR)作为中国的核心利益所在,正日益成为关注焦点。这种关注在此前的政府时期长期处于沉寂状态,且常被视为印度和中国关系的敏感问题。然而,这一问题已成为印度和中国关系的关键焦点。实际控制线沿线的小规模军事冲突——双方商定的确保边境和平与安宁直至和平解决的机制——重新引发了印度对边界争端核心区域的定位考量。西藏的地位问题被认定为矛盾的根源。自1950年代末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和平叛西藏及达赖喇嘛秘密逃往印度后,中国首次在印度历史上成为其邻国——这个头号陆地强国。此前印度从未有过邻国成为大国的国家性经历。 为解决这一局面,印度最初通过接受西藏为中国的一部分,并于1954年与中国达成协议,承认其全部权利。在边界问题上,印度曾认为中国最终会同意划定边界线。中国与达赖喇嘛签订的17点协议——这是中国与少数民族群体达成的唯一双边协议,但由于印度未知且超出其控制范围,导致达赖喇嘛寻求在印度获得政治庇护身份。印中两国在漫长历史中因1962年这一事件爆发战争,至今仍未恢复元气。这场对华战争令印度领导层措手不及,正如中国当初对印度为达赖喇嘛提供政治庇护并允许其继续担任西藏流亡政权首脑感到意外。如今印度境内存在一个西藏流亡政府。在此事件中扮演非正规势力角色的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作用已广为人知,至今仍在发挥作用。在印度看来,其承认西藏以确保北部边境和平的目的已告失败,若不解决西藏问题,印度将无法应对中国的挑战,因此,西藏问题现已成为印度对华政策的核心和公开议题。 建立印中互信的唯一方式是首先摧毁信任,然后重新开始这个过程。否则中国的不安全感和恐惧就无法得到解决。 (2025年7月,在接受新闻社PTI的采访时,有人提到阿鲁纳恰尔邦与中国有1200公里的边境线。首席部长Khandu先生“精确打击”反应迅速而犀利——“让我纠正你一下”。“我们印度与西藏接壤,而非中国。”) 印度正全力推进挑战中国历史主张的进程,同时为西藏难民争取更多发声空间——国际佛教会议和达赖喇嘛诞辰庆典便是典型例证。印度正计划重塑其亚洲乃至全球佛教中心的地位,这一地位目前由中国占据。此举并非意图扩大在西藏的利益或影响力,亦非要侵犯中国的领土主权,而是迫使中国以更尊重的态度对待印度,并对其在南亚地区的国家利益保持敏感。印度反对中国将印度视为弱国,并强调相互尊重。2025年4月2日,中国驻印度大使徐飞鸿阁下发表题为《中印关系:过去与未来》的文章,指出‘互信’是中印关系的关键所在。 印度的西藏政策在未来将成为中国面临的重大难题。印度对中国的核心利益发动攻击将在亚洲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并引发日本、菲律宾、越南、印尼、马来西亚等中国邻国采取类似政策。中国非常需要避免反攻,因为这一进程最初始于中国对印度主权的侵犯。 中国若试图采取旨在利用印度弱势的战略,如印巴矛盾、印度教与伊斯兰教对立、经济制裁、直接动武、切断供应链、将印度描绘成西方傀儡等策略来打击印度,只会让局势雪上加霜。中国距离被正式列为敌对国家已近在咫尺,特别是在其直接参与巴基斯坦主导的信德行动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官方回应称:印巴同为中国重要邻邦,中方希望双方和平化解分歧,中国的国防合作不针对任何第三方。印度反对中国以平等态度对待印巴的做法——恐怖主义制造者与受害者本就不该被同等对待,从印度的角度来看,这种外交立场忽视了来自巴基斯坦的恐怖主义问题,而这个问题已经存在了几十年。 (印度面临多重威胁,巴基斯坦是正面,中国是后方。巴基斯坦81%的武器来自中国,这并不奇怪。中国利用巴基斯坦作为“借刀”对抗印度。中国还利用巴基斯坦测试其武器系统。土耳其也发挥了作用。 在DGMO会谈期间,巴基斯坦提到它掌握了印度境内一个准备攻击巴基斯坦的特定载体的情报,这一情报是由中国提供给巴基斯坦的,因此,中国扮演了向巴基斯坦提供实时情报的角色。) 在确信自己已竭尽全力展现耐心并努力避免冲突局面之后印度开始实施这项政策。为此,经过深思熟虑、周密准备并下定决心后,终于决定采取这项政策。若印度对中国采取任何惩罚性措施,只会导致局势升级。目前已形成明确的舆论导向——正如当年印度在巴基斯坦问题上搁置《印度河河水条约》那样,印度将搁置或彻底终止1954年与中国签订的关于西藏的协议。 除了中国对西藏的历史主张与主权,中国还看重印度对此事立场的认可。因此,印度拒绝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的决定,将对中国造成重大打击,且损害更加持久。此时中国不应展示武力,而应展现灵活性并顾及他国立场。中国对西藏的历史主张的整个事业正面临威胁,因为这种主张并不符合中国“主权”——一个源自17世纪欧洲的理论框架。 中国当前的战略失误源于对南亚地区认知不足。中国将南亚视为由多个主权国家组成的区域,这些国家各自追求国家利益且互不干涉。若此观点成立,那么像中国这样具有历史意识的国家却忽视了历史背景,特别是印度分治事件及其相关恐怖事件,约200万人死于印巴分治相关暴力冲突,这实属遗憾。若中国能主张对西藏拥有超越唐朝的历史权利,那么在理论层面也应采用类似框架来处理南亚问题,即便实践中未必如此。可以通过分析印巴近期空战来理解印巴关系,两国都克制了攻击对方人口密集区。南亚的所有人都被确定拥有相同的DNA。 在印度,一个令人不安的众所周知的事实是,由于已经中国对巴基斯坦提供军事援助,并支持其核武器的研发、试验和运载,这种分裂永久化。就印度而言,中国已经越过了红线,现在轮到印度了。在这方面,尽管为时已晚且不可逆转,中国仍需全面修订其南亚政策。 (1989年有报道称,中国曾向巴基斯坦提供特殊磁铁以稳定其在卡胡塔制造武器级铀的离心机,并且中国正在准备在罗布泊试验场引爆一枚巴基斯坦的核弹。据信,巴基斯坦现已拥有足够制造约十枚核弹的武器级铀,其威力至少是投放在广岛原子弹的两倍,甚至可能数倍。中国还协助巴基斯坦研发了具备核能力的导弹。 ——来自北京的炸弹:中国核武器和导弹出口报告[威斯康星核军备控制项目] 你跳我也跳! 注:印度和中国必须就这一日益加剧的冲突趋势展开公开对话。除了两国立场差异外,外部势力的作用也在阻碍中印关系正常化方面扮演关键角色。一些前中央情报局官员指出,近期针对印度的恐怖袭击旨在破坏印度和中国为稳定双边关系所做的努力。从理论上说,美国希望在巴基斯坦制造不稳定局势,以遏制中国在俾路支地区的地缘战略野心,因为该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最终目标是将美国私人军事公司(黑水公司)部署到俾路支。美国决心阻止中国在稀土矿产领域的霸主地位。美国企图通过恐袭事件引发印度对巴基斯坦的报复行动,以此迫使中国向巴基斯坦提供军事支持,从而制造印度和中国的敌意。这是一场极其复杂的战略博弈,印度和中国必须就此展开坦诚对话,否则可能因决策失误而永久损害亚洲邻国之间的关系。 (俾路支解放军对巴基斯坦军队发起的BAAM行动) 印度政府东北地区发展部联合秘书Niraj Kumar先生正在完成一套关于西藏的八卷系列丛书。 西藏流亡政府头目边巴·次仁本周访问澳大利亚,此前安东尼·阿尔巴尼斯将赴中国访问。次仁敦促总理在贸易谈判中优先考虑所有人的自由。此次访问正值北京与西藏之间的紧张局势不断升级之际,因为达赖喇嘛正计划脱离北京的控制来安排继任者。 Translated By Ms Zhang Ting Ting (张婷婷) -

The Terminal Phase of Russia-Ukraine War

With the US and Russia re-engaging in bilateral negotiations, the terminal phase of the Russia-Ukraine war begins. On 18 February, the Secretary of State Marco Rubio and Russian Foreign Minister Sergey V Lavrov met in Saudi Arabia for the first high-level diplomatic engagement between the two global powers since the start of Ukraine War in February, 2022. This meeting is clearly a radical shift in the US policy and narrative which under Biden administration was aimed at a strategic defeat of Russia, according to Russian Foreign Minister Sergey V Lavrov.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s engagement with Russia is based on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a strategy to isolate Russia, which according to Kirill Dmitriev, the head of Russia’s sovereign wealth fund, also present at the meeting, was $300 billion. The US strategy is now preferring economic engagement and partnership with Russia over geo-political interests that has now relocated to the…

Sino-US Trade War 2.0: Phase I

With Trump assuming office in January, the US has begun the phase I of the Trade War 2.0. As a first step, President Trump has taken two concrete steps – on 04 February, an additional 10% tariff was imposed on all Chinese goods bringing the average tariff on Chinese goods entering the US market to around 30%, and ended the de minimis exemption that allowed packages worth less than $800, bound for individual consumers, to avoid tariff. In addition, Trump has stated that the US might revoke China’s permanent normal trade relations status in place since 2000. This could raise the tariff on Chinese goods to over 60%. In response, China announced starting 10 February, it will impose levels of 15% on imports of US coal and LNG and 10% for crude oil as well as on some farm equipment and some autos.        Trade War 1.0, that began in…

The Golden Era of US-Japan Military Alliance

After hosting Israeli Prime Minister Netanyahu on 02 February and before hosting Indian Prime Minister Narender Modi on 12-13 February, newly elected President Trump hosted Japanese Prime Minister Shigeru Ishiba on 07 February. The military alliance between the US and Japan is perhaps the most consequential geo-political alliance in the world – the foundation upon which the global security architecture stands. At the joint press conference, Mr. Trump stated in his opening remarks, “The military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is one of our closest security partnerships, and it's one of the closest we have anywhere in the world.” Japan hosts the largest number of US military troops outside the US anywhere in the world and considers the US-Japan Security Treaty the backbone of Japan’s postwar political history. This military alliance is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first ever military-pact concluded on equal terms between a western and non-western…

Modi is not a “Leader” but a “Thought”

Foreign observers, lacking in knowledge about India’s political culture and society, are likely to make errors in their analysis about India’s strategy and foreign policy. This is but natural. Modi’s, India’s Prime Minister, retirement, dismissal, or termination is expected to reverse his policies with respect to India’s national goals is a misplaced reading. Modi is not a person, but a thought and is wholeheartedly supported by the majority of India’s population. After Modi, as a thought Modi will continue to dominate India’s national strategy. Since 2014, it was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people of India elected a government that was aligned with India’s history, culture and values. Previous leaderships, mostly under the Congress party, did not pursue the policies inherent to India’s national ethos and values and continued as a legacy of its colonial past. Many in India believe India attained freedom in 2014. It is in this context…

India and Xi Jinping’s Absence at BRICS Rio-Summit

       President Xi Jinping and Vladimir Putin skipped this week’s summit in Rio, Brazil. While President Putin’s absence is linked to the arrest warrant issu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 no specific reasons were given for President Xi’s absence by China’s foreign ministry. Absence of both President Xi and Putin, is likely to make the outcome of the summit less significant and low profile. BRICS grouping has come a long way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as an informal grouping of four major emerging economies in 2009, to now include South Africa (2010), Egypt, Ethiopia, Iran, UAE (2024), and Indonesia (2025). Although significant, the BRICS grouping has remained inconsequential to matters related to geo-politics, with much of its attention focused on matters related to west-dominated institutions of global governance. BRICS, whose members represent more than half of world’s population, a quarter of world economy, and include three military superpowers, stopped short of…